智联医学 艺启未来——上海健康医学院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美育成果展示交流周开幕

作者:团委(2024-12-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 “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学校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的精神内核,深度融合“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实施并拓展“四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模式。围绕践行“实践+人文”DNA双螺旋人才培养理念,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在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于12月25日-12月30日举办上海健康医学院“智联医学 艺启未来”美育文化交流周,旨在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综合素质,探索构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实施路径。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陈克宏,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瑞阳,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唐红梅,上海健康医学院原党委书记、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原副主任、分党组副书记郑沈芳,以及学校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出席此次会议。

图片

图片

为期一周的美育文化交流周包含健康青春文化与艺术集市、医学人文美育成果分享论坛、学生艺术教育成果联合展示、专家讲座等内容,吸纳了校内外各专家学者的关注,使学生收获多样性的美育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01健康青春文化与艺术集市

会前校党委书记郭永瑾,校长吴韬,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唐红梅陪同市艺教委领导一行参观了学校健康青春文化艺术集市,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并送上了新年祝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上海健康医学院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

美育像呼吸一样与生俱来,更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对于医学生而言,医学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更为凸显。在去年成功召开的一届一次会议的基础上,结合市教委、艺教委工作要求,于12月26日在北苑400人报告厅召开了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本次会议新增来自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委员8名,围绕学校“实践+人文”DNA双螺旋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主旨分享、圆桌论坛的形式共同探索学校美育发展新边界、新路径,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富有健康特色的美育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唐红梅为此次会议致辞,她向一直以来对学校美育工作给予深切关怀与鼎力支持的校内外嘉宾及教师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她指出,对于医学生而言,医学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更为凸显,尤其在国家卫健委提出关于“十五五”规划后,把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和培养富有人文情怀和职业精神的医疗卫生人才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学科专业设置能否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教育协同,是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基础。美育发展遇到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又一次革新。希望通过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的召开有效探索构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实施路径,为我校美育工作开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图片

  随后上海健康医学院原党委书记郑沈芳宣读新增委员名单,并为他们颁发聘书。

图片

图片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瑞阳宣读2024年度学校各级各类美育工作获奖名单,并为他们颁奖。

图片

图片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陈克宏为2023年上海市学校美育实践魅力系列评选“魅力校长”获得者唐红梅、第12届未来设计师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王晓琦颁奖。

图片

主旨分享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灏教授分享了主题为《智音未来: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的构建与发展》,他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音乐疗愈这门新兴跨学科研究以及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果。从艺术、医学和人工智能等多重视角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音乐疗愈和实验室的音乐科技声学系统技术支撑,并向各位展示了多个实验室成果,如与华山医院的合作中将“音乐+Binaural Beats”投入实践,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创作音乐等。刘灏教授在现场也为我们演示了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关键词,AI如何快速创作出多个不同曲风的音乐。最后,刘灏教授提出人工智能音乐疗愈离不开医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高等医学院校,深切希望与之艺医融合进行更深度的合作。

图片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副主任、声乐歌剧系教授、男高音歌唱家陈剑波教授与我们进行了《用歌声讲好中国故事》的美育成果展示交流。首先他向大家介绍了音乐这门视听艺术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尤其是民族声乐中不同美学内涵和精神内核,例如红色电影插曲、少数民族民歌、汉族地方民歌等,在“四位一体”的美育开展中可以通过组织传唱、赏析、舞台实践、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提升审美、坚定理想信念、尤其对我校医学类高等学校对提高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提供了有效路径。

图片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上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李若洋与4位校内外专家结合自身领域发表了对美育、医艺跨学科工作的见解、研究成果和展望。上海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委书记方欣叶分享了自己在海外研学时体验到的医学院校中的艺术人文文化,并赞扬了上海健康医学院学生对于美育活动的高度参与以及取得的成果。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陈华作为“舞动治疗“与国际”舞蹈帕金森”项目推广者,她分享了针对精神疾病患者通过舞动治疗得到的高效治疗成效,以及老年医学中心“舞蹈帕金森”项目对帕金森人群的特殊疗愈成效等。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理论系副主任李亚从历史与文化的层面探究世界不同地区从古至今的艺术疗愈发展,她分享了不同地区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会采用极具特色的艺术疗愈手法去达到健康的追求。校团委书记、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马志波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了我校对美育工作开展的高度重视,分享了学生参与美育活动后的心路历程与成长,通过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学校未来美育工作作出展望。

图片





最后,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陈克宏发表讲话,并对学校多年来结合自身医学特色,积极开展的一批又一批“向美而行”的美育实践工作与成效表示肯定。他指出,学校美育工作中“实践+人文”DNA双螺旋人才培养理念将艺术实践与人文情怀紧密结合,为艺术实践提供了广阔平台,体现了学校在美育工作中对艺术与医学融会贯通、相互提升的思考,形成了独具医学院特色的、带有“健康基因”的艺术教育工作成效,这对教育行业乃至全市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他强调,学校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创立,是文教结合、艺教结合、医教结合的创新性举措,是利用社会资源打通学校美育“最后一公里”的全新探索,是形成学校美育有序衔接、合作共享的桥梁平台。希望学校继续把美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全员以美育人的理念,引进更多美育专业人才,不断促进和发挥美育功能,让美的感动和审美意趣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图片

03上海健康医学院学生艺术教育成果联合展演

本次联合展演邀请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的优秀团队和节目,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青春与力量的风采,让观众沉浸在一场充满活力和情感的艺术盛宴中。

图片

《龙腾虎跃》上海音乐学院

图片

《平凡天使》 上海健康医学院

图片

《云宫迅音》 上海中医药大学

图片

《飞扬的蒲公英》节选 上海健康医学院

图片

《紫竹调》 上海师范大学

图片

《游击队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上海音乐学院

图片

《我喜欢》 上海健康医学院


演出首先以吹打乐曲《龙腾虎跃》拉开序幕,欢快且雄壮的节奏展现了生动活泼、气势磅礴的艺术风采,传递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紧接着,舞蹈《平凡天使》通过优美的舞姿致敬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展现她们在平凡岗位上坚守、默默付出的崇高精神。随后,经典的《云宫迅音》以电子配乐与传统乐器的融合,带领观众进入1986版《西游记》的回忆,通过全新的演绎传递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话剧《飞扬的蒲公英》节选感人至深的情节再现了赤脚医生和新时代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工作中的坚守与奉献,体现了“延续生命,永不停步的爱”。民乐《紫竹调》则以优美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展现了江南丝竹的传统魅力,仿佛带领观众走进了江南水乡的风情。歌曲《游击队歌》紧张激昂,唤起了观众对革命历史的深刻记忆。乐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用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柔美的旋律打动人心,带来了浓厚的民间音乐色彩。最后,合唱《我喜欢》以优美的旋律为演出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生活的热情。

各节目之间紧密衔接,情感层层递进,充分展现了艺术形式与精神内涵的完美融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场展演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的交流与心灵的触动,它是“医艺融合”的实践体验,更是我校“实践+人文”DNA双螺旋人才培养理念的充分展现。

图片

此次美育成果展示交流周还将结合学生社团文化展演、专题艺术讲座、艺术坊实践交流、迎新晚会等形式开启为期一周的美育文化盛宴。艺术教育中心将继续把美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全员以美育人的理念,让美的感动和审美意趣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完善我校特色美育体系建设,推进“医艺融合”,共同助力学校美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共筑“健康中国”“健康上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