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黔行”红医精神薪火传——培养基层人民健康守护者社会实践团队赴贵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二)
7月18日,“医路黔行”社会实践团队赴遵义医科大学开展共建交流活动,遵义医科大学团委书记余春玲、副书记左红、团委全体工作人员、学生代表,我校团委书记马志波及“医路黔行”实践团队全体师生出席本次活动。
共建交流会上,两校团委书记围绕思想政治引领、实践育人、学生干部培养、青马工程、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学生社团与学生组织管理、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和志愿服务等工作开展交流探讨。
双方在实践育人、医学科普宣讲、美育、实习见习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并签订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并授牌。未来,两校团委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优化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信息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在新的起点上谱写新的青春华章。
依托地处遵义的资源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和红色校史,遵义医科大学形成了“打造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引领的红色文化育人特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特色社会实践品牌”“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网络育人模式”“形成一批制度、理论、实践成果”的特色亮点工作,将育人功能和育人成效体现在文化传承、专业教育、网络思政、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等各方面。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红医精神不仅对于遵义医科大学是一笔宝贵财富,对整个医学教育事业而言更是一个重要精神资源。未来,我校将进一步加强与遵义医科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把红医精神融入到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努力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坚定信仰、扎实学识、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实践团队也将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将群医学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中,培养更多具备群医学素养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两校学生共同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联合读书会,研讨交流环节,同学们分别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分享了阅读的感悟和思考。实践团队成员介绍了我校三入朝鲜的空中参谋梁日森先生、曾获国家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顺庆生教授等老一辈前辈的“红医精神”,这些事迹激励同学们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共产主义信仰,肩负重任使命,勇于担当,做人民健康的守门人。此外,团队队员还分享了以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王桂梅为原型的原创大师剧《飞扬的蒲公英》,这段从新中国到新时代基层医生的历史,帮助同学们接好前辈的接力棒,如同将“全民健康的种子”撒向祖国各地,走向最需要的基层卫生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的同学们也分享了开展“三下乡”时,基层人民和工作人员用勤劳的双手描绘乡村的美丽画卷,助力乡村振兴的实干故事。同学们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成长为有实干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健康守门人。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除了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外,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会后,实践团队一行还先后参观了遵义医科大学校史馆和入选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
此次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两校的情谊,促进了两校共青团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升,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遵义,这片承载着厚重红色历史的土地,以其独有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红医精神”的光辉与伟大。
“健康”守“沪”者——上海市失能失智老年人群健康服务实践调研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上海作为深度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健康挑战尤为紧迫。在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健康”守“沪”者——上海市失能失智老年人群健康服务实践调研团队,积极响应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保障人民健康的号召,专注于对上海市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健康服务进行深入实践调研。实践团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委会紧密合作,通过海报、广播等多种渠道邀请老年人参加免费的全面健康体检,旨在全面了解老人们的健康状况。自暑期以来,实践团队已在上海闵行区正义村、汇南村开展健康体检、建立老年人失能失智数据库、运动干预、图书科普和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活动。项目成果预计将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老年人健康保健政策和规划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晨光熹微照万金——上海健康医学院菌撷实践团队实践带动乡村振兴,普及推广桑黄知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桑黄这一被誉为森林“黄金”的宝贵自然资源,其独特价值和深远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上海健康医学院菌撷实践团队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桑黄活性物质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团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往上海星秀食用菌合作社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桑黄研究为契机,调查群众健康现状。同时前往周浦第二小学进行宣传活动,普及桑黄的疗效及食用方法,从而增强同学们的健康意识,提高整体健康素质。在授课过程中,实践团队利用抢答形式调动同学积极性。在授课结束后,实践团队利用画笔,让同学们将当天了解到的桑黄形态落实在纸面上,让同学们认识到现代劳动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更能让他们直观感受乡村劳动过程。“艰辛知人生,实践才长干”。实践团队致力于推广桑黄的益处,以桑黄药用功效的科普为主题,秉持着勇于担当,责任至上的态度,推动主动健康建设的深入实施。实践团队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坚持以实现乡村振兴,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共同富裕为目的,使得“携手共创小康路,惠民健康乐万家”。
传承红色基因 | “落花生”团队携手上健医学子沉浸式体验
8月5号到8月15号,团队部分成员携手大学生宣讲团将红色剧本带到了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十天时间中,社会实践团队与汤池卫生院密切合作,结合双方经验,探讨融合方式。在后期,团队通过在凤桥社区、双墩村、金冲村、百花村等7个行政村开展了红色沉浸式教育和医学知识科普一体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想用当代年轻人都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沉浸式互动游戏这一形式,让同学们在‘互动’中走近红色人物,在‘场景’中感悟红色思想,传承红色基因。”项目组负责人胡敏说,“也希望能用这样沉浸式的模式,传播医学知识,发扬红医精神。”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整合剧本资源,对前期的活动收集反馈,形成社会实践报告,将“红色故事”实现“亲民化”,将“红医精神”实现“可视化”,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互动”中学习,在“实景”中体验,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健康中国和健康上海贡献青春力量。
“医”路康伴,妇康基建——暑期生殖教育科普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两性教育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意义深远而重大。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医路康伴,妇康基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18日来到了杨浦区江浦路街道陈家头睦邻中心进行科普活动。
在给小朋友科普性教育的过程中,团队通过播放科普视频《少儿性教育启蒙科普》《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让小朋友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生命成长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身体生长发育后形成的男女之间的差异。以“身体红绿灯”等富有趣味的互动对于小朋友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身体接触,如何辨别不当行为以及如何在遇到不适时寻求帮助进行科普宣教。同时,实践团队还设置了游戏环节:将器官名称和图片匹配,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和道具,为小朋友们讲解了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性别特征,让小朋友们在过程中正确认识不同器官及其作用。请小朋友以开火车的形式分享自己所认为的男女生在生理或是性格方面不同之处,以此来了解男女生具体差异。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式宣教,提升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科普知识。
两性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儿童理解自己和他人,树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观念。团队成员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激发全社会对儿童两性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健康成长搭建坚实的基石。
医路践行·健康“邻”聚力——“三联”工作法聚智进区
医路践行·健康“邻”聚力社会实践团队聚焦于智慧医疗领域,打造新型医疗服务场景,加速推进现代医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数字化改革为健康赋能,自助医学平台造福民众。实践团队走进上海7个居民社区,推广电子病历1352人次、健康数据监测等模块的应用,营造了便捷、智能、规范、开放、高效的自助医疗服务环境,维护了全周期长链条健康服务生态圈。
实践团队依托“无人机+医疗”新优势,探索“低空生命线”发展新模式,模拟航行6次,提升诊疗效率,打通了基层医疗资源限制。在灾难救援中为生命救治提速,推动构建天、地、空一体化信息网络,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实践团队与5所医院、7所社区联合,探索出了“无人机预防并应对院感”新路径,避免交叉感染。
实践团队建立“医起共享”数字化健康科普平台,发布推文15篇,视频20个,培养了公众的健康素养,帮助公众学会长期自我健康管理,推动了多主体参与、多途径发布、多内容共生的健康传播格局形成,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