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黔行”红医精神薪火传——培养基层人民健康守护者社会实践团队
“医路黔行”红医精神薪火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水平及居民健康状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奔赴贵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7月16日,团队来到贵州遵义平正仡佬族乡,与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中国好人”李月亚同志面对面交流访谈,探寻脱贫攻坚背后的故事。李月亚这个名字在当地很响亮,作为全村进口的两户汉族人家之一。他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从一个早餐店干起,创办遵义山姑人家餐饮服务有限公司,15年间不断推广传播仡佬族文化,带动周边困难群众50多人就业,创利润上百万。
访谈中,李月亚也多次提及,民族文化成就了他的山姑人家,而仡佬文化成就了他。他表示,作为一名党员,要听党话、跟党走。同时,也勉励团队成员要守诚信、热爱自己所投身的事业,要敢作敢为,做民族文化传承的带头人。
遵义还有一位已经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六十余年的当代红医传承者丁贞贵,年过八旬他至今仍在桐梓县花秋镇卫生院退休返聘工作,每日坚守在门诊6小时左右。丁医生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便跟随祖父学习中医知识,并将这份精神与技艺传授给子女,家族七代从医,针对村民的常见病症提供专业的诊断与治疗服务。丁医生深知基层医疗之重,强调“人才培养很重要,特别是中西医的结合和外科的人员、设备、技术支持”。在采访中他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激励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彰显医者的仁爱与担当,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不断精进医学知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随后团队成员跟随花秋镇卫生院的医生们共同前往于花秋镇养老院展开义诊和关于老年急救、口腔护理和膳食营养的科普宣传。团队成员根据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跌倒等问题进行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向院内老人演示了几种实用的包扎方式,针对不同部位受伤情况,“手把手”教学。团队成员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向院内老人介绍膳食营养知识,讲解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并演示巴氏刷牙法。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应该学习以丁贞贵为代表的红医精神, “一根针,一把草”深入基层人民,进一步扎根基层,提升基层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做全民健康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做一辈子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团队又先后前往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和红军山烈士陵园寻访红色记忆,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峥嵘岁月,用“青言青语”引发青年共情共鸣,录制系列主题微团课7期,用创新形式让思想引领入脑入心。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在贵州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用青春的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板扎”之旅,“非”同“遗”般—寻璀璨非遗,承沪滇之缘社会实践团队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工匠精神和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脊梁。通过深入认识工匠精神,让当代青年能够体会到那份对质量和细节的执着追求;而体验非遗文化,则让青年人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魅力。“板扎之行,‘非’同‘遗’般”实践团队借此机会,推动非遗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实践团队拜访上海非遗海派撕纸传承人华兴富,邀请雷允上六神丸非遗传承人张雄毅,开展讲座访谈等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探寻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亲身感受传统技艺和传统医药的非遗文化和崇德尚艺、精益求精的工匠匠心。
实践团队云南小组,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团队成员深刻了解白族扎染文化,学习世界独特的中国茶文化,研习明代名医兰茂的生平事迹和医学成就,体会到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无论何时,工匠精神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不仅体现在精湛的技艺与对细节的追求,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海派撕纸、雷允上六神丸、扎染技艺和茶文化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非遗文化的动人故事。我们呼吁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行列中,讲好中国非遗故事,谱写中国非遗文化的新篇章。
“护”影新航,“医”路欢乐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云南支教之旅
炎烈日下,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二道河自然村,在7月27日至8月10日期间,为当地的初高中学生们支教,进行医学知识科普,设计了心肺复苏、简单外伤处理等课程,在简单外伤处理中,我们从真实案例引入,让同学们分享自身经历,辨别了外伤的种类,外伤的基本处理方式,以及烫伤和扭伤的处理方法。重点向大家演示了骨折的固定方法,团队成员就地取材,使用纱布,木棍等材料,手把手教学,讲解详细,生动有趣。团队旨在传医知,重人文,结医智,妙笔生花征程路。
医学知识普及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健康。我们也发现,许多人对医学有误解,比如对某些疾病的恐惧或治疗方法等等。通过本次活动,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的现状,也增强了自己的医学知识水平。
“一编一染,一匠一韵”社会实践团队
为响应新时代关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一编一染,一匠一韵”团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文化为导向,与上海市徐行草编文创馆达成合作。在暑期,团队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走进上海市杨浦区陈家头睦邻中心和大连路睦邻社区中心,以“知识科普+趣味互动+动手操作”的活动形式,面向社区的小朋友展开草编文化的科普宣讲,并耐心指导手工操作,与小朋友们一起完成了简易草编的制作,在社区的小朋友们心中种下学习草编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活动后,陈家头睦邻中心表达了对我们非遗传承实践活动的感谢,并肯定了活动给予社区居民的价值,当以初心守护非遗,以匠心传承非遗,也望我们同心同向,共谱华章。
“影”行康老,“沪”梦安眠社会实践团队
暑假期间,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平安里社区、安居社区等多个社区,秉承“康老为老”的理念,以街道社区为中心,从医学影像专业角度出发,面向老年人开展常见老年病的预防和检查相关的健康科普宣讲十余场。团队成员使用人体仿真模型的教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常见老年病的临床表现、病因、预防、医学影像检查方式和治疗手段。团队同时重视睡眠不良引起的健康问题,对提高睡眠质量的正确方式进行科普宣讲,引导老年人从日常生活习惯保持睡眠健康。
团队实践科普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参加活动的张婆婆说:“感谢社区和健康医学院的同学为我们带来了这次科普活动,我们知道了以后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身体健康,出现了胸痛、肌肉僵硬等情况要及时就医,以后去检查也不那么害怕了,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今后要不断发挥医学生素养与价值,同时也认识到努力成为会学、会做、会说、会管的“健康守门人”的重要意义。
后续,团队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立足广大群众所需、赋能社区治理提升,不断激发科普创新活力。用更扎实、更诚挚的心做好健康科普工作,为提升民众健康素养、健康意识,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助”梦行者社会实践团队——智能康复轮椅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目前,轮椅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代步的必要工具,团队通过推广智能康复轮椅,提高行动能力欠缺人群的行动自由度以及生活质量。
团队拟定在本市各敬老院、医院等地投放智能康复轮椅免费试用,轮椅可帮助用户避障、复健。在试用期间采集用户使用康复轮椅的各项数据,分析数据后公布用于相关研究。同时以讲座及问卷形式向公众普及康复知识。项目通过提高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关注,加强残障人群的服务体系建设。
团队前往周浦镇长乐养护院,向老年人普及康复知识,讲解日常生活中可以训练肌力的老年康复相关动作。团队以线下问询的方式收集记录老年人康复情况的相关数据,为后续智能康复轮椅的侧重研发积累数据基础。团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对特殊人群养护康复现状的认识,更利用自身所学向更多人普及了康复知识,以专业本领回馈社会。
防艾无歧路,青年“振”当时——东中西部乡村地区防艾现状挖掘与多态型实践助力
上海健康医学院红十字会学生分会“防艾无歧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组织开展本次预防艾滋病科普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针对上海市、湖北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现状调研与科普活动,现已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青浦区、崇明区、宝山区以及湖北省宜昌市、广水市等地,开展了多项活动。团队通过街头访谈与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当地的艾滋病预防工作现状,并针对性地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得到了周浦镇红十字会、广水市红十字会等地方红会的专业指导与支持,成功举办了多项防艾系列活动,实现了教学场景的实景化与科普方式的梯次化。在这一过程中,团队以生动而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向群众普及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融合理性知识与情感共鸣,有效减少了群众对艾滋病患者的误解,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注社区老年人主动健康,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实践团队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提升老年人健康福祉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议题。康复学院“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主动健康情况调查和能力提升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专业特长,深入社区调研老年人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及主动健康能力。
团队采用主观问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素养、脑健康、运动功能、心血管功能等身心功能和主动健康能力的全面评估,并对老年痴呆、脑卒中、高血压、肌少症、跌倒等常见疾病进行了科普宣传,同时从科学运动、合理膳食、心态平衡等多方面对老年人进行了健康宣教,以此帮助老年人及时发现健康风险问题、提高健康素养和主动健康能力,助力健康老龄化的早日实现。
“挺直脊梁,医路护航”社会实践团队
面对脊柱侧弯危害青少年健康愈演愈烈的趋势,“挺直脊梁,医路护航”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专注上海市青少年脊柱侧弯改善,集合康复与护理学专业学生,邀请胡雪东、朱爱勇和曹文婷老师为校内指导老师,并专访杨军林、马军、付东教授为团队提供专业性指导。
该团队携手江浦路街道陈家头睦邻中心共同开展了脊柱侧弯知识科普活动,并持续与之合作开展专家讲座、主题展览、支具走秀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此外,该团队与斜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前往南洋初级中学等三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脊柱侧弯筛查活动。活动反响热烈,成效显著,学生受益、家长赞誉。截至目前,该团队已获得了一篇区级媒体报道、两篇处级媒体报道、一篇校级媒体报道和两封感谢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该团队表示:将牢记使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竭尽全力助推青少年拥有健康之“脊”!